新闻热线:022-23122118、13132550786  投稿邮箱:zxstj2020@126.com
天津分社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文教

“中国故事里的灯火与力量 殷健灵长篇小说《云顶》作品研讨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2-05-23 19:33:44 新闻热线:022-23122118 来源:中新网天津

  中新网天津新闻5月23日电 (王在御 通讯员张杨)22日,由新蕾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故事里的灯火与力量——殷健灵长篇小说《云顶》作品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举办,近三十位专家、评论家、阅读推广人、名师、公益组织代表、记者、童伴妈妈代表、文学专业研究生、小学生读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与来自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新蕾出版社的出版方代表共同出席。

《云顶》研讨会嘉宾图。 新蕾出版社供图《云顶》研讨会嘉宾图。 新蕾出版社供图

  《云顶》是一部反映了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优秀作品。作家殷健灵三次深入大山、寻访“童伴妈妈”儿童关爱项目,以真挚的情感从日常化的视角切入,塑造了新时代新农村人物的群像,也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云顶》封面图。新蕾出版社供图《云顶》封面图。新蕾出版社供图

  与会嘉宾就图书的主题立意、文学表达、社会意义以及出版价值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优秀作品。作家写出了留守儿童身上顽强的生命力、对未来的憧憬,写出了“童伴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守护和奉献。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讲述乡村少年成长与反哺的故事,也是一本深切关注留守儿童命运的儿童教育小说”。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曹文轩肯定了作家“对中国素材的亲近和尊重”,强调殷健灵用她的文字去给那些深陷心灵危机的人进行疏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补心者”。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作家张之路谈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但有难度的选题”。作品“从一点一滴的甚至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大爱”,让小读者开拓视野,引起思索。

  中国儿童中心原出版部主任、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用“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新现实、新观念,用新思路、新形式书写的脱胎换骨的留守儿童文学作品”来评价这部作品,同时强调“作家在描绘刻画这些儿童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们的性格变化,思想成长,心灵的升华,同时并不脱离生活真实,把老师们和全社会的爱的熏陶,爱的教育,贯穿在人物成长的全过程”。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原《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徐德霞用“三个光芒”来形容这部作品,认为作品中闪烁着“爱的光芒”、“精神之光”和“诗性的光芒”,始终洋溢着一道光,明亮积极鼓舞人心,承载着很深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文学意义。

  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认为《云顶》的书写具有“史志”的气质,同时在悲悯中又释放了理想主义的情怀,提出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奉献的小说力作。并认为“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殷健灵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对于今天的作家如何处理现实题材创作,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认为,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写作,在阅读过程中它能够让读者重拾人间久违的对高尚的致敬”,留守儿童的际遇是许许多多人、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作品写出了新时代人物整个新的精神面貌,也真正能够深入人的内心。

  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谈到,《云顶》用空灵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留守儿童生命当中的疼痛与欢欣,伤害与治愈、艰难与坚忍,记录了属于他们成长当中独特的生命印迹和成长轨迹。这部小说多层面、多视角、多镜像地呈现了时代乡土少年不一样的疼痛,描写了爱与善在建构新乡土新儿童生活当中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评论家、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妍认为,“云顶”不止是这部小说的名字,更是一个与新世纪中国同频共振的诗性世界,还是作家殷健灵所选取的观察和体察新世纪中国社会的一个诗性视点。作家固然不回避留守儿童的创痛,但更确信爱与美会给予留守儿童以再生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龙提出,《云顶》在文体上是一种创新,双重叙事视角交相辉映,人物群像令人唏嘘,一群被命运捉弄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带着正能量去关注呵护那些需要被关注被呵护的人,给予了我们一种动人的精神力量。《云顶》更像中国另类的巴学园,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复乐园。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谈凤霞强调,这部书的出版不仅具有社会意义、教育意义,同时具有文学的创新意义。殷健灵怀着对“童伴妈妈”项目的敬意写下了这部“充满热力而且十分优美的儿童小说”,她是在“为留守儿童故事打造一面明镜的镜,也点亮了一盏温暖的、明亮的灯”。

  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综合二处处长纳杨谈到,这部小说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明明写的都是生活中最艰难困苦的孩子们的故事,却让人觉得那么温暖,充满爱和希望,充满力量。原因在于:一、作家认知的出发点,在关注现实的宽度和深度方面,做了非常好的积累;二、小说所宣扬的精神,契合了今天的历史发展潮流;三、小说的写法,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作品的内容、主旨相得益彰。作品给了我们学会爱、感受爱、相信爱的能力,在当前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现实文学作品中是比较稀缺的。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华读书报》编委、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提出了作品的三大特色:一是成长叙事中的“内倾”叙事特色和精神自省,二是强烈的现实主义感,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诗性表达,作品笔触细腻而有诗意,带有殷健灵独特的女性气质。

  全国妇联亲子阅读推广大使、北京市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李一慢称《云顶》是“一部非常难得的优秀教育小说”,这是我们国家比较少见的。优秀的主题儿童文学可以用于儿童的阅读课堂上,我带着四年级的学生,共读了《云顶》。作者的阅读召唤一下子让读者自发地进入到人物中去,随着角色的切换去转换思考的角度,产生共情。

  葵花读书会发起人、华人之家中文学校校长温爱丽以教师的视角讲述了阅读启发,并认为童伴妈妈所表现出的爱意,带给留守儿童以希望,是教师群体向往的精神高地。《云顶》对于小读者是个难得的视角,带领他们去感受同一片蓝天下同龄人的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江雪认为,这部作品抓住了乡村儿童不同的感觉,连接了上一代和下一代的留守儿童,传递了情感的依靠,弥合了心灵的缺口。这是《云顶》所表现出来的充满生命力、在传承中不断生长的广阔乡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尚思乔说,《云顶》给她带来的震撼是殷健灵用记者的敏感直觉和心理咨询师的细腻洞察构建了基于现实社会而生长的童话世界。殷健灵从云顶的一个切面写到了扶贫基金会、村党支部等各级组织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升级以及中国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杨书睿表示,宏大的崇高的使命会让文字读起来很有力量却容易拉开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是殷健灵却把它隐藏在童伴妈妈和留守儿童那些细碎的情节里,让读者有了一种亲近的真实感和向往感。

  葵花读书会张紫炫小同学说,《云顶》中让她感受最深的是两位主人公杨果和春晓。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照亮别人,给别人温暖。 星芊宇小同学则希望元顶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们也一天比一天快乐。

  《云顶》作家殷健灵回忆起创作出版过程,提到《云顶》是关于爱的书,而它出版的本身就是凝聚了很多人爱的能量的结果。作者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与文学的魅力,“文学和艺术来自生活,救我们出离生活的艰辛和苦难,这是文学和艺术存在的最大理由,也是让我们这些操持文字的人,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殷健灵将本书首版稿费捐赠给了“童伴妈妈”项目,以实际行动对儿童成长进行守护。谈及此事,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秦伟认为,殷健灵所做的不是普通的采风,她是“带着做点什么去改变留守儿童的未来,这种担当和责任来到了项目区”。她表示,未来会组织更多的人通过《云顶》这部作品感受到孩子们的现状,感受到“童伴妈妈”的力量。

  中央电视台资深记者、作家长江曾经做过多次“童伴妈妈”项目深度报道,她认为,如果把一本书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它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有所不同。“《云顶》能够从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爸妈,去看留守儿童,去看童伴妈妈,是非常难得的”。

  童伴妈妈项目代表张蓉表示,殷健灵在元顶小学和孩子们同吃同睡同学习,倾听孩子们的故事、耐心地教他们知识,还亲切地为孩子们擦洗,照顾他们的生活,令人感动。《云顶》出版后孩子们纷纷在里面找自己的影子,也对国家和社会充满了感恩。孩子们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云顶》研讨会现场。 新蕾出版社供图《云顶》研讨会现场。 新蕾出版社供图

  近年来,新蕾出版社已出版了大量聚焦国家和时代发展、关爱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优秀少儿作品。此次《云顶》的出版更是对少儿精神成长、社会现实问题的呈现与关注。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表示,《云顶》在打动我们的同时,更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在《云顶》中我们看到了健灵的突破和超越,以文学反映现实,把主题性、文学性、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才创作了这样一部打动人、感染人、荡涤人心灵的力作。

  新蕾出版社社长马玉秀谈到,殷健灵在《云顶》中的投入和付出巨大,让读者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让读者意识到需要呵护他们的情感世界。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殷健灵和那些需要被关照的孩子们的心,一直紧紧地连在一起,从来没有间断过。(完)

[编辑:张少宣]
  • 中国新闻网1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中国新闻周刊
中新专题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