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22-23741087  投稿邮箱:zxstj2020@126.com
天津分社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京津冀

以天津民政之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间:2020-12-18 10:30:07 新闻热线:022-23741087 来源:天津日报

  2015年以来,市民政系统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在推动政策创制、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等方面下功夫、谋突破,积极打造养老、救助、脱贫攻坚、社会事务、“三社联动”等三地民政领域协同发展品牌,以天津民政之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任务。

  日前,京津冀地区社会救助政策区域统筹衔接试点工作会在京召开。会上,天津市民政局对近一时期推进三地社会救助领域关于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协商会议制度、共享协议、工作程序和推进政策举措创新创制等工作进行了交流,提出下一阶段天津民政在推进三地救助领域协同发展方面的工作思路。

  高位谋划

  广泛凝聚共识

  市民政局站位重大国家战略,根据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对民政领域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前瞻性谋划和全方位设计,通过详细调研、推动、磋商和50余次联席会议、活动,形成了协同发展规划、合作框架协议、专项合作协议、年度任务清单等一揽子合作成果,为三地民政协同发展工作提供了合作指南和基本遵循。

  天津市民政局主动牵手津冀两地民政部门,就三地民政协同发展积极沟通、密切协商,精心选择专题问题研究,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对接互动,在三地民政部门间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广泛共识。

  2015年,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三地民政协同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合作蓝图。2016年,推动建立了联席会议、互访调研等制度。2017年,推出了年度合作清单制度。到2020年,累计签署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异地托养、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社会工作、民政执法等领域近30个专项协议,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

  科学构筑规划

  把协同发展纳入我市民政“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京津冀民政协同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任务。在三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等领域,相继签署了专项合作协议,三地民政工作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广泛共识。

  务实开展合作

  在协同发展的机制构建、平台搭建、信息互联、资源互补、政策对接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初步推动形成了一批务实合作项目和阶段性成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并辅之以协调会、研讨会等形式积极互动,建立三地民政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推进“通武廊”养老服务等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多种方式初步搭建了三地民政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在养老、社区、救助、捐赠、托养、慈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领域积极对接,推动实施了一批务实合作项目,并取得良好成效。

  协同发展

  共享养老服务资源

  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修订天津相关地方标准,努力实现三地养老服务衡量尺度一致,深化“通武廊”养老服务试点,推动政策跟着户籍老年人走和医保系统在试点机构对接,对津籍老年人跨区域入住养老机构的给予床位运营补贴支持,对京冀老年人入住天津养老机构的叠加享受相关补贴。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共享。主动提供和联合印制了京津冀养老“黄页”,共享了213家消防安全与服务质量双达标的养老机构基础信息。扩大养老技能服务协作交流。天津职业大学与京、冀职业教育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廊坊市培训了80余名养老评估员,先后派出多名专家,到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和沧州市任丘、献县、青县等地进行养老服务技能和专业评估培训。支持养老市场全面放开。把居家养老补贴由服务券改为现金形式发放,全面推进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在全国率先开放了社区养老设施的兴办主体,鼓励三地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养老机构。

  推进社区治理领域协同

  加强三地沟通协调,相互借鉴社区治理政策设计经验,协同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统筹发展。学习借鉴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做法,贯彻落实市委“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招募由12239名志愿者组成的“小巷管家”队伍,在街道片区内,由街片长牵头,统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基层执法人员等力量,有效开展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搭建区域工作交流互动平台。和平区、南开区、津南区等区赴北京市西城区等地参观学习、考察交流。石家庄、承德等地到我市和平区等区考察工作,促进三地社区治理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加强疫情防控三地合作。为防控新冠疫情,加强社区防控工作,多次和北京、河北沟通交流社区疫情防控措施,办法、先进经验,参考北京市、河北省补贴标准,科学制定我市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并及时组织推动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推进社会组织合作协同

  2018年以来,市民政局广泛发动引领全市社会组织尽锐出战,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听党话 跟党走 凝心聚力 再展作为 天津市社会组织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倡议书》,号召全市社会组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通过局领导讲党课、动员座谈,工作群线上推动等多种方式,讲解政策、沟通扶贫项目,做好广泛动员引导。与河北省民政厅对接“京津冀社会组织跟党走──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扶贫工作,就张家口、保定、承德三地扶贫项目对接、落地、实施细节等进行沟通。

  印发《进一步动员市属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助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通知》,召开多场动员会,多次组织社会组织赴河北省实地考察对接帮扶项目。抽调专人成立扶贫工作专班,分别对接三地核实项目需求,为有认领意向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与受助地区建立了省市民政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社会募捐平台为载体的社会化资源募集机制及社会化运行机制。截至2020年10月31日,天津社会组织及会员企业参与扶贫项目122个,投资项目及直接帮扶资金超8000万元。

  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发挥作用,结合各自服务能力与服务范围,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认领项目,实现了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加强京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的合作。西青区引进北京恩派专业孵化志愿项目的社会组织,成立全市首家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采取项目运作的形式,孵化出远洋万和城社区乐学家庭社区服务中心、溪秀苑社区“嘉禾”绿色生活会馆等多个涉及亲子教育、为老服务、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促进三地社会工作机构协同发展。津南区民政局与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河北省保定市社会工作促进会签订了三地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与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签订双方合作协议,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互利、共同发展,引入北京资深督导与专业人员,向津南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支持服务。

  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协同

  联通京津冀核对数据传输通道。在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三地采取安装“数据交换一体机”“加密卡”等方式,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打通了京津冀核对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民政部与京津冀间网络互联互通。积极开展京津冀信息核对工作。三地依托部级核对系统离线数据交换功能模块,对有异地核查需求的申请和已享受社会救助家庭进行信息核对。2020年,在京、冀两地协助下对108户198人救助申请家庭进行了跨省市核对。协助北京、河北完成2户8人异地核查。

  推进专项社会事务领域协同

  推进京津冀婚姻登记机关协调联络机制建设,利用京津冀省市层面婚姻登记部门微信群进行三地婚姻数据核查,加强常态化信息核查和工作动态交流;共同组织婚姻登记业务培训,三地统一登记程序,交流业务经验,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业务能力,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共同组织婚姻工作座谈会,研究婚姻登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加强京津冀骨灰撒海业务合作;积极推动出台了京津冀节地生态建设标准,加强三地节地生态安葬领域的沟通交流;贯彻落实《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关于“建立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要求,为雄安新区殡葬设施规划建设出谋划策。

  推进特殊群体救助帮扶合作,加强京津冀救助管理机构间的业务交流,及时做好送返和接回工作,2019年以来,共救助北京籍37人,河北籍570人。积极探索大城市救助管理机构内长期滞留人员落户管理服务路径,出台《关于开展救助管理机构长期滞留的无户口救助人员办理落户登记的实施意见》,为193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天津户籍,并纳入天津市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市级公办专科医院作用,利用助残日、精神卫生日为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人士及家属提供精神疾病康复知识培训、义诊等。市社会福利院通过建立专业智能康复训练室、购置专业化康复器械,加强教康一体化服务,丰富养员特殊教育方式,实现了多方面功能康复,提高了机构养治康教服务水平。拓展多样化寻亲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流乞人员寻亲返乡提供更大帮助。积极学习借鉴京冀两地试点经验做法,推动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发展。三地不断加强民政执法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民政执法同标准、同规范、同文书、同裁量。

  专题研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三地慈善领域违法线索搜集检索、案件受理办理中的经验做法,促进慈善领域执法借鉴。举办三地民政执法骨干培训,集中学习民政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提升执法专业化水平。

[编辑:张少宣]
  •  中国新闻网1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中国新闻周刊
中新专题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友情链接
本地新闻:
国内网站:
中新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