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22-23741087  投稿邮箱:zxstj2020@126.com
天津分社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科教

后疫情时期 数据驱动下教育更智能

时间:2020-12-23 17:00:19 新闻热线:022-23741087 来源:天津日报

  若问2020年线上业态谁最火,在线教育绝对在“C位”。“双11”乃至眼下的寒假档,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多个平台,网课都是“爆品”。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vipkid……个个赚足了眼球,收割了丰厚的订单。

  线上教育正在风口。放眼看去,大江南北的大中小学不约而同加快了信息化步伐。教培机构纷纷斥重金打造线上新势力。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则竞相推送教育数字新基建。创投江湖里,在线教育更是风景这边独好。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个古老又常青的行业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改变。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从新鲜感变为新常态。数据驱动下,教育智能化的“钱景”诱人、前景可期。

  功成“身”未退 数据价值被青睐

  防控疫情期间,全国3亿师生把课堂搬上了云端,教育经历一场空前规模的“线上迁移”。后疫情时期,轰轰烈烈的线上教育会不会戛然而止? 防控疫情期间的非常之举,哪些将变成常态?

  日前,在和平区教育局与腾讯组织的一场教育智慧化互动会上,和平区第二十中学的教务主任杨光给出了一份来自教育一线的调查:

  我们做了一个问卷,问老师们防控疫情期间采用的哪些东西现在还在用。他们提及最多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是留作业方式。很多老师继续保持了选择题通过小软件去提交,因为可以获取精准的数据。老师们现在非常看重数据的意义和价值。过去我们的老师叫做让经验发挥价值,现在我们更多倡导的是让数据发挥价值。

  第二是保留了线上课后辅导。防控疫情期间,很多老师特别是毕业班老师,在晚上6时到7时,或7时到8时,会开一个腾讯会议的课堂。学生该写作业就写你们的,不要求你必须进课堂来我给你讲知识,增加你额外负担。你随时有问题随时可以进课堂来问,你没有问题就自动退出。有的孩子挺鬼灵精的,他就一直蹲在会议里面,听别人在问什么,他也听一听。这样的方式现在还有一部分老师在延续。

  第三是保留了录制小视频解答的方式。过去学生问老师问题,更多是问完之后,老师用微信语音或文字来解答。现在老师们习惯了用小视频的方式,把书写的过程录下来发给学生。学生对于这种多媒体的方式,又有视频、又有声音讲解,接受起来效果更好。

  天津大学的刘老师则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在线会议模式基本保留了下来:天大新老校区之间距离远,中途又有不少路段在施工,往返一次三四个小时。之前,如果住市区的老师去新校区开半小时的会议,来回大半天时间就耗过去了。现在,大家定好时间在腾讯会议上就沟通传达讨论了。据他观察,天津不少高校都将线上会议保留了下来。

  “疫情之后的线上教育不会消退,只会加强,因为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都从线上教学模式中获得了许多线下教学体会不到的优势。”日前,在阿里巴巴钉钉于杭州召开的教育峰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敏如是说。

  教培市场 圈地烧钱趋于白热化

  在线教培市场又是怎样光景?学生家长们应该都有感受──5月份以来,哪个家长的手机没被数次骚扰过呢?!“喂,您是某某某的家长吗?我们这里是在线……”即便学而思这种以前从不愁生源的头部企业,也开始频繁致电诱促。

  “如果您经历过百团(购)大战、滴滴快的血拼、外卖市场的肉搏,就可以想象得出在线教培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多猛烈,打法跟之前那些业态很相像,简单粗暴。”一位创投圈人士告诉记者,各家教培机构都在千方百计圈用户、争流量,疯狂融资,比着烧钱。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线教育融资数49起,同比下降40.96%。但融资金额却不降反增,上半年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达143.4亿元,同比增长48.3%,为近五年同期最高,且已超去年全年融资总额。

  上半年49起在线教育融资中,融资额TOP10的平台有:猿辅导、作业帮、大米网校、编程猫、Snapask、火花思维、小码王、叮咚课堂、51CTO、书链,融资额达137.5亿美元,占总融资额95.89%。在大手笔的投资者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软银愿景、IDG等头部机构。

  融到的巨资,相当部分被拿去“砸市场”。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上半年,K12(学前到高中)在线教育企业平均营销投放同比增长71.2%。部分已上市的在线教育企业信披数据显示,今年3—5月,好未来营销费用2.191亿美元,跟谁学4—6月的营销费用为12.1亿元人民币,网易有道4—6月的营销投入为4.5亿元人民币。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称,在线教育头部10家机构仅7月、8月的暑期市场投放,就可能超100亿元人民币。

  稍微留意您会发现,电梯间、地铁公交站台、抖音快手等线上线下人多的地儿,都有各种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但凡火爆的综艺节目,如CCTV《中秋诗会》《乘风破浪的姐姐》《爸爸去哪儿》等,皆有明星代言的在线教育广告在狂轰滥炸。有人开玩笑说,疫情重击下,幸亏有了在线教培相助(电梯投放),分众传媒老总江南春的日子好过多了。

  大把的钱投进去,最终能砸出滴滴那样的行业巨擘,还是砸出ofo小黄车那样的大窟窿,只有拭目以待了。

  巨头入局 争做数字新基建

  教育智能化的大潮中,互联网巨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防控疫情期间,上亿师生通过腾讯、钉钉等平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之后,腾讯、钉钉也都更加关注线上教育了。

  不久前,腾讯在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发布了腾讯教育智脑,旨在助力教学全场景数字化。“让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可测量、可优化,最终助力管理部门、家长、老师、学生实现一体化的精准管理。”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说。

  无独有偶,8月中旬,阿里巴巴钉钉也在杭州召开教育峰会,联合支付宝公布了面向教培机构的招生管理、在线课堂、教务管理、教培班级群收款等一揽子产品解决方案,并表示联合支付宝等提供价值亿元补贴,赋能1万家教培机构。

  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敏看来,中国当前教培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元,“在疫情的倒逼、催化下,急需一个淘宝式的基础设施,来做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配,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最大化,同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他认为,钉钉等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恰恰扮演了数字新基建的角色,用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普惠提供底层能力。数字基建的平台能力背后,则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巨头入局,除了尽社会责任,当然还是看好这个前景无限的产业,看好那些无比鲜活、极具价值的大数据。

  以和平区智慧校园建设为例,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给和平区投资了1825万元做智联校园项目,腾讯为整个项目的总技术负责。它的主要目标是要持续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习环境。智联校园项目当中含了一个物联中心,用来采集所有智能设备的信号。这是底层的东西──只有有了数据的采集方法,才能得到各种数据,得到了数据之后,才能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

  更智慧地教 教师角色可以细分

  您能想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由一个又一个教师按角色分配、像流水线作业似的,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吗?防控疫情期间,这样的模式横空出世了。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多老师是自己录资源,只想给自己班里的学生用,不想给其他班里的学生用;只想给本校的学生用,不想给外校的学生用。”天津市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卢冬梅告诉记者。现在变成了A老师出创意,教研员去审核,B老师录制成型,再请声线好的C老师配音。教学资源发下去之后,又有D老师专门盯着孩子们看,再有E老师设计作业,另外还有F老师收集批阅作业。老师们分工合作,整个过程很像流水线作业。这在之前简直匪夷所思。

  “我们感觉到,整个教学全环节,从线上到线下,教师的角色是可以细分的,”卢冬梅说,老师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意味着,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老师,不见得非要做线上直播教学,也不见得直接跟孩子打交道,你可以做教学设计,可以做资源设计,也可以做资源开发,还可以做屏幕设计,更可以去做数据挖掘分析,或者专门去判卷子……“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觉得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是可以指数级发生变化的”。

  学校的课程资源,原来基本是一个一个老师去独立使用。张老师的备课与李老师的备课,基本上是互不相通的。防控疫情期间,不仅仅是学校内部要共享,校际之间也要共享。你不共享它,自然外面有市场让你共享。所以,老师不能再抱着自己那点东西不放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产权问题,有一个脑力劳动成果的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机制来解决,但是你必须明白:这是一个资源开放共享的时代,甚至是一个共建共享的时代。”卢冬梅说。

  更智慧地学 不用再随便报班了

  “有时候想想,很多学生很可怜的,明明他的数学是短板,家长非要给他报物理。明明他的数学只在某个知识点上有短板,非要让他上全套。他在课外教培机构里学一遍,学校里面又学一遍!经常是用两遍的时间去做同一件事,但是做这件事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他原本无需做的”,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卢冬梅说,如果有了大数据的支撑,这种情况可以改变。

  她拿防控疫情期间和平区一所中学的探索举例子:一个年级三个班,每个班在知识点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了在线考试、线上课堂表现等方面的数据,哪个班在哪个知识点上有短板,一目了然,这个价值非常大。家长通过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学科当中,他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全班处于怎样的水平,哪个地方是短板,哪个地方是长板。“如果我们做了各种领域的数据挖掘,将之提供给学生,提供给家长,家长看到了这个东西,最起码的,就不会在社会上随便给自己的孩子报班了”。

  说到大数据赋能,第二十中学的教务主任杨光深有感触。他说在防控疫情期间他们学校利用一些软件后台的数据受益匪浅:选择题就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由学生去勾选,通过机器阅卷,能够迅速反馈出哪些题错得多、哪些同学错得多(大题当然还是靠老师手动去批阅)。无形中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教学。这种精准主要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看到一个班学生哪个知识点错得多,并把这个班的统计数据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对照来看,它会有一个提醒──如果你这个班这道题与其他班存在明显差异,老师就会诊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情况。不仅如此,当我们把鼠标悬停在一个比例条上的时候,立即就可以看到都有哪些学生错了这道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指导。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实现共性的补漏和个性的辅导”。

  “目前学校的课程安排,还是局限在某个教室上什么课,几十个孩子同时坐在这里听课。但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生态恐怕要逐步成为过去式了。”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说,孩子们不一定非得按照年龄来选择课程,课程完全可以个性化定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兴趣爱好来设定。明建平感叹:“我们通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把锁,需要用高超的智慧来打开一把一把的锁。”

  更智慧的校园 全场景数字化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校园必将变得更智慧。

  卢冬梅以校园设备的报修为例,“我们在一间教室里贴两个二维码,一个二维码针对的是桌椅板凳的报修,另外一个是大屏、电脑这种类型的信息化设备的报修。”如果老师进教室之后发现大屏不亮了,可以扫报修二维码。一扫之后,报修单就提交到了相应的管理员手里。管理员把它分配给一个师傅。这个师傅要去现场维修。维修之后结单,由报修的老师给他一个评价。数据链由此就形成了。这个数据链对学校有什么价值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是人,第二个是物,第三个是业务流程,也就是事。

  第一对于人来说,我们可以考虑什么人经常在报修、什么样的人接单、什么样的人去分单,分单和接单的效率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在维修,维修的效率又怎样,什么样的人在评价,评价如何。整个服务团队的建设也就有据可循了。

  第二个是关于物,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东西总在被报修。这对于学校下一步的采购来讲,意味着是否要有计划调整。什么样的物买来没多久就总报修,这个物是由谁提供的,这个供应商是否要拉黑。

  第三个是整个工作流程,结单的效率怎样。如果结单效率不高,说明学校管理可能出现问题,可以查找相应问题。学校整个行政管理的流转流程,也就可以相应地去优化了。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图书借阅也变得更有成效。学生手持一张小小的校园卡,到散放在校园各处的漂流书柜上一贴,书柜自动识别你是谁,门开,书被拿出来,就自动借阅了。学生还书的时候,书柜门一关也就OK了。这其实就完成了一次数据采集。校方据此很轻易就知道孩子们喜欢看什么书了。如果学校要搞读书活动,要做读书的校本课程,或者搞其他的文化活动,这些数据就指明了一个方向:学校想提供给学生的,老师希望学生去了解的,和孩子们想要去了解的之间,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就可以契合。同样地,通过处处留痕的大数据,整个学校的文化,因为贴合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变得无比丰富。

  教育智能化已经到来? 教育生态的改变近在眼前

  疫情催生了一大批在线教育及其相关联的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25万余家网络教育相关企业,其中在业存续的有21万余家。今年第二季度随着经济复苏,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62万余家,环比猛增87%。老牌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等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在2020年服贸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说,未来究竟线上是线下的补充,还是将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方式,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和探索。而教育传播形式的改变,极有可能引发教育领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已经翻了一半了,能不能翻过来,大家有疑问。如果不能翻过来,意味着教育的传统力量实在太强大了,或者教育本质需要的还是面对面的教与学。如果能翻过来,意味着未来中国教育版图中以科技为核心的在线教育一定会成为一个主要力量。”

  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则肯定地认为: “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教育大数据已经不是一个空话,教育生态的改变近在眼前。”明建平说,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现在想不同步都不可能,“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肯定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课程资源也随之步入共建共享的时代。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明建平还指出,学校的组织形态慢慢会发生变化,“将来我们的学生坐在这个教室里面,修的可能是另外一个老师的课,甚至是另外一个学校的课。从这一次防控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来看,这个场景不会太遥远。”伴随着的是学校的管理方式也跟着变,过去那种查老师备课、考勤的方式太低效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师工作全过程、学生学习全轨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大数据赋能的教育智能化,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明建平说:“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个人爱好、发展潜能等,光靠一张试卷是测不出来的,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教育大数据给学生全面画像,由此得出每个孩子的优长,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方向。”他感叹,现在跟孔子那个时代不一样,那时候上学的人很少,现在是成千上万上亿的学生,教育个性化怎么实现?唯有通过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大数据支撑来实现。

[编辑:张少宣]
  •  中国新闻网1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中国新闻周刊
中新专题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友情链接
本地新闻:
国内网站:
中新分站: